![策展說明(少英文,子題也是哦)(1)_edited.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5213e5_0bb42401794742478e66072ad292abc0~mv2.jpg/v1/fill/w_980,h_827,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5213e5_0bb42401794742478e66072ad292abc0~mv2.jpg)
【蔣經國/致黃少谷信札(之二)】
![3003_蔣經國_致黃少谷信札(之二)-1.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5213e5_c75c8ddc437e4f32ad254c1dd353e855~mv2.jpg/v1/fill/w_214,h_420,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3003_%E8%94%A3%E7%B6%93%E5%9C%8B_%E8%87%B4%E9%BB%83%E5%B0%91%E8%B0%B7%E4%BF%A1%E6%9C%AD(%E4%B9%8B%E4%BA%8C)-1.jpg)
![3003_蔣經國_致黃少谷信札(之二)-4.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5213e5_9f96f0c11b55469db06a1073a03796a2~mv2.jpg/v1/fill/w_372,h_455,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3003_%E8%94%A3%E7%B6%93%E5%9C%8B_%E8%87%B4%E9%BB%83%E5%B0%91%E8%B0%B7%E4%BF%A1%E6%9C%AD(%E4%B9%8B%E4%BA%8C)-4.jpg)
![3003_蔣經國_致黃少谷信札(之二)-3.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5213e5_8e1163bebd7b4fa09c2ceeb372e7a695~mv2.jpg/v1/fill/w_366,h_460,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3003_%E8%94%A3%E7%B6%93%E5%9C%8B_%E8%87%B4%E9%BB%83%E5%B0%91%E8%B0%B7%E4%BF%A1%E6%9C%AD(%E4%B9%8B%E4%BA%8C)-3.jpg)
![3003_蔣經國_致黃少谷信札(之二)-2.jpg](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5213e5_d25e3b93562f4b6fb2249380392639fc~mv2.jpg/v1/fill/w_362,h_455,al_c,q_80,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3003_%E8%94%A3%E7%B6%93%E5%9C%8B_%E8%87%B4%E9%BB%83%E5%B0%91%E8%B0%B7%E4%BF%A1%E6%9C%AD(%E4%B9%8B%E4%BA%8C)-2.jpg)
【釋文】
少公賜鑒: 晚因公遷居淡水已有旬日,在此夜聽潮音,日觀海景,心情愉快。但總難脫離「人圈」,而時感憂煩。今日以大勢而論,回大陸自無問題,所可憂者,乃吾人之不能團結也。日內由此派送青年幹部一批,赴大陸工作,親自送行。待其去後,回至寢室,一人獨坐,思之良久,不覺淚下。此批青年 以個人之生命而言,必是凶多吉少,十人之中恐難有一人得其生。彼等誰無父母家室,而能慷慨前去赴難?吾人留居後方,如再不能盡心力而報國,實罪該萬死。 前在八條通,承公指示甚多,無任感激。今後在工作中,將不問成敗,而求其合乎道理,將不再問譭譽,而必求盡其在我。人生於此亂世,何時不可死,做人者為吐一口氣也。事不一定要做,而人則不可不做也。在此夜深人靜之時,心有所思,舉筆作書,奉告於公,蓋公知晚最深,而晚對公亦 敬之最深。在此尚要居留一週,俟回城後,自當再來親自拜訪請示,敬祝大安。 晚 經國敬上 三月十二日
【說明】
國府在大陸戰場節節失利後,蔣介石即開始佈局臺灣,認為也許此一海島憑著海峽天險,加上尚居優勢的海空軍,或可守住。他先於 1949 年初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蔣經國為省黨部主委。等撤退來臺,並於 1950 年 3 月 1 日復職後,蔣介石更提名陳誠任行政院長,取代閻錫山位置。同時改組軍中人事,蔣經國被任命為國防部政治部主任。蔣經國的政治部主任權力極大,他不只負責軍中的政工制度,根據江南《蔣經國傳》的敘述,蔣介石還賦給他兩項任務:負責監督籌劃情報業務,和對大陸的游擊活動的指揮派遣。從本書所收黃朝琴給他的信,可知其時臺人多已知蔣經國掌情治之大權。由此封信,則可知他負責大陸的游擊活動。 此信當寫於 1950 年之後,其時國共仍處於武裝鬥爭的激烈階段,國府殘存在大陸的勢力對「變天」仍有期待,國府不時也會派飛機或人員滲透大陸,搜集情資,廣泛佈線。終其一生,蔣介石都想「光復大陸,解放同胞」。這兩句話是他的文告及公共演講時,不斷出現的話。 蔣經國是位謎樣的人物,從政敵眼中看來,蔣經國陰森冷酷,心機難測。這樣的形象其來有自,臺灣民間流傳不少蔣經國「厲害」的傳說。筆者也曾聆聽長輩談及他的一位曾任空軍官校校長的親人親口告訴他的故事:蔣經國任總政治部主任時,為了去除王叔銘在空軍的勢力,多方拔樁。他曾於夏天某日,親自抱著西瓜拜訪此空軍官校校長,以示友好。此官校校長知道太子在建立他的勢力,西瓜吃不得,又推不得,他對蔣經國的拉攏動作頗感恐懼,久難釋懷,最後趕快退休了事。但是從此親筆信函看來,蔣經國熱情、敏感,頗有人情味,他這種帶著憂鬱性格的人情味大概也不假。蔣經國是蔣介石圈子中,很能體認百姓心意的人物,他似乎兼具矛盾的性格於一身。此信寫給他義兼師友的黃少谷,文字與《風雨中的寧靜》中某些懷念故人的語氣相似,反映出蔣經國具有「共感」的人格特質。這種人格特質使得他慢慢的贏得了軍隊、黨團、甚至臺灣社會的信任,最後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他過世後,「蔣經國」三字也變成了國民黨正面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