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展品介紹

鄭貽林/錄齋藤竹堂〈百鬼夜行圖〉

絹本立軸 140 × 51公分

【釋文】

陰燐照地翳復明,丑夜草木眠無聲。

腥氣迸來風一道,鬼官肅肅作隊行。

傘蓋當中僧相國,三目注人爛生色。

紅衫小鬼小如兒,執杖持燭從其側。

是誰氏女白衣裳,皓齒粲然噴血香。

轆轤作首伸復縮,一伸忽為十丈長。

鬼兮鬼兮何多趣,形影迷離半雲霧。

嗟哉!鬼外有鬼人不知,白日橫行紛無數。

【款識】

湯地雅兄大人正之,紹堂鄭貽林書。

 

【鈐印】

洒硯焚香。鄭生貽林之印。登如一字紹堂。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LinkedIn

【說明】

日本有許多妖怪傳說,魂靈依憑的破舊器物、修行成精的動物、久積怨念的幽靈,祂們會在夜深夢魅之際結隊遊行街巷,是謂「百鬼夜行」。異於充滿恐懼與忌諱的漢文化,妖魔鬼怪是大受日本文學藝術歡迎的重要題材,室町時代土佐光信、江戶時代鳥山石燕所繪的「百鬼夜行繪卷」,此篇江戶儒者齋藤竹堂所作的漢詩,都是該脈絡下蓬勃的文化產物。這幅鄭貽林以遒勁筆法所寫的隸書條幅,不僅具象臺灣作為中日文化交流的匯集地,亦是彰顯兼容中國傳統及東洋文化的臺灣特質。

 

【作者小傳】

鄭貽林(1859-1927),字登如,號紹堂,祖籍福建泉州。光緒年間渡海至鹿港定居,光緒九年參加歲試,獲臺澎兵備道劉璈取進縣學,又因捐輸賑恤而授貢生。工書法,好臨摹周秦漢魏碑帖,以隸書見長,風格受清代金石名家呂世宜影響,為臺灣少數碑帖派書法家之一。

鬼蓋/鍾馗圖

紙本立軸 113 × 44公分

【款識】

鬼蓋

【鈐印】

鬼蓋

【說明】

鍾馗是中國道教信仰專司驅邪抓鬼的神祇,被稱為驅魔帝君、鎮宅真君,其傳說故事版本不少,多以降鬼治病為主軸。日本作為漢字文化圈唯一接受鍾馗信仰的圈外之地,在移植的過程創造出不同的鍾馗信仰與文化。

 

日本鍾馗信仰的本土化在江戶時代已基本完成,近世則完全融為日本風俗與文化的一部分,繪畫、戲劇、建築、祭典等都可以見其身影。日本神道及佛教系統稱其為鍾馗大明神、鍾馗大臣、鍾馗樣,改以其除疫治病的能力為主,捉鬼驅邪為輔,在一些地區還成為風神、福神及性神。其風格形象也與中國傳統的不太相同,多少受到能劇、歌舞伎及浮世繪的影響。鬼蓋這幅鍾馗圖,怒髮衝冠、瞋目橫眉,眼神堅定懾人,而身軀微擰,一手握劍,擺手作勢,袖口高高飛起,似有傳統戲劇表現的架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