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縣學及第捷報(吳鹿林)】
Joyous Gazette for Success in the County Level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1905
清 光緒31年(1905)
展示尺寸:182.5 X 72.5 公分
寄2023-1654
【釋文】
捷報 歙縣學報
貴府 少爺吳(名)鹿林 乙巳科試奉
欽命翰林院學士安徽全省提督學院毓 拔取
歙縣學第拾肆名 聯登及第
【說明】
這是一份清朝末代縣試發榜的捷報。縣試是清代科舉的第一場考試,每年二月在各縣城舉行,連考五場,榜上有名則稱為童生,同時獲得資格參與四月開考的府試。若能依序通過縣試、府試與院試,即獲得生員資格,也就是俗稱的秀才。 縣試成績由縣學發布,故捷報印有「歙縣學報」字樣。這名歙縣的考生吳鹿林,初試啼聲名列縣內第十四名,原是前途無量,可惜乙巳(1905)年夏秋之際,清朝宣布廢除科舉,讓十年的寒窗付諸東流,令人不勝唏噓。
【科舉小常識】
清代科舉有地方和中央兩層級,只有在地方考試脫穎而出,才能依序挑戰鄉試、會試、殿試等中央級考試。鄉試在每三年的秋季,於各省城開考,上榜者稱「舉人」,隔年春天就可上京參與會試。通過會試者稱「貢士」,等同準進士,因為後續考試不再淘汰,改為排名戰,人人皆有官可當。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欽點一甲進士三名,直接授予翰林院官職,其餘二、三甲進士則依殿試前進行的保和殿覆試、殿試,以及之後的朝考的綜合成績,分授官職。
bottom of page